top of page

艾琳-第五幅《蒙娜麗莎》(08/09)

  • 作家相片: Jake Lo
    Jake Lo
  • 9月10日
  • 讀畢需時 3 分鐘

艾琳與西裝紳士從地鐵站走出,巴黎的陽光依舊明媚,但對艾琳而言,這座城市已經與她剛來時的感覺截然不同。凱旋門下的冥想,不僅讓她與童年和解,更讓她對「選擇」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。



第八章:母親


『循環。』艾琳輕輕地說道,那是她與西裝紳士在冥想結束時,異口同聲說出的詞語。

「是的,循環。」西裝紳士的聲音在身後響起,平靜而清晰。

「世界的本質是一個循環。而羅浮宮,是這場循環的起點,也是終點。」

艾琳看著西裝紳士,她的心中有著太多的疑問,但她知道,現在不是問問題的時候。她必須自己去尋找答案。


『我明白了,但我想先自己走走。』艾琳對西裝紳士說。

他平靜地點點頭,然後轉身離開,留下艾琳一人在街頭。


艾琳開始獨立運用她的「夢境構築」能力,去探索世界的真實。她來到巴黎的各個角落,她坐在咖啡館裡,閉上眼睛,感受著周圍人們的旋律。她聽到了他們的恐懼、他們的夢想、他們的喜悅。她感受到了人如何被社會所制約,如何被他人所影響。她看到,每個人,都像是被困在一個看不見的框架裡。


在街頭,艾琳看著那些畫作,她不再只是看它們的表現,而是去聽它們的「旋律」。她發現,某些畫作的旋律,背後蘊含了「變數」的影子。艾琳似乎了解到,創作是最直接影響世界的方式,因為這些創作會間接的影響每一個觀眾,而這些微小的改變,正不斷的讓他們跳出框架。


『任何創作,都會產生世界變化。』艾琳小聲的細語。


『系統無所不在,而可以具現化出系統的我們其實都是變數。』

「妳發現我了?」素描師的聲音從旁邊傳出。


『恩,我聽到了妳的旋律,嚴謹且和諧,和妳展現的氣質完全不同。』

「呵呵,我陪你走一段路吧。」


『如果我失敗了,世界會如何?』

「我的朋友,不管妳成功或失敗與否,我們都不會發生任何問題。」

「妳就是世界,世界就是妳。」

「事實上,從來都沒有所為的失敗,只有選擇隨波逐流的人。」

『謝謝妳,我的朋友』艾琳露出了第一次見面聊天時的笑容,素描師也笑了,她們一路上又聊了好多,好多。


她們走到了羅浮宮前巨大的玻璃金字塔,素描師和艾琳露出了微笑後就消失在人群之中。和第一次到玻璃金字塔前一樣,古老的樂器在演奏現代音樂,艾琳進入了冥想之中。


白色的空間之中,她看到了《蒙娜麗莎》,輕輕的觸碰了畫框,艾琳回到了自己的青少年時期。她看到了自己坐在畫板前,母親在她的身後,臉上帶著擔憂的表情。


「藝術家能當飯吃嗎?」母親悲傷的詢問。

「為什麼不能?我可以得好嗎?我就是喜歡畫畫,可不可以離我遠一點。」說完話後,艾琳走出房間並且用力甩門。


艾琳看著少年時的自己,陷入了回憶之中,那段時間的爭吵,造成艾琳搬離家裡,當時的自己只是希望被認同,被接受。但是兒童時期的壓抑,早就深深影響著艾琳,而在她能自己決定時,她宣洩了所有的情緒,期望和不滿被攪在一起。


「是誰?」青年艾琳誤以為是家人在找她。

『我在旅行,我想要看看不同風景。』


「抱歉,我的情緒不太好。」

『妳的旋律很特別。』


「甚麼意思?。」青年艾琳開始保持距離。

『我是一個藝術家,我透過感受事物的旋律創作。而妳的旋律很特別。』


「特別不和諧嗎?我從小就不被老師或長輩喜歡。」


「『他們總是說我愛發呆』」兩個愛玲,同時說出。


「妳也是?」

『我也是。』


「怪人,藝術家都這樣?」

『取決與妳的選擇。』


「艾琳,妳在哪裡?」母親熟悉的聲音,兩位艾琳同時轉頭,她們看到的是喘著氣的母親。

「艾琳,妳知道我不是那個意思。」

「那是甚麼意思?我就是不喜歡做那些事情,我只想畫畫。」青年艾琳邊說邊哭了起來。


母親默默地看著青年艾琳哭泣,緩緩地抱著她。

「孩子,這條路不好走,我只是想讓妳知道。」


周圍漸漸轉換,媽媽出現在艾琳面前。

『媽媽,我知道妳是愛我的,只是當時的我無法理解。』

『媽媽,我們追求的事物不同,沒有對錯。』

『無論妳今後是否支持我,我依舊是妳的女兒。』


『媽媽,我知道了。』


艾琳似乎在這個世界做了一場夢,周圍溫暖安靜,她想到童年時的床邊故事,媽媽總是說「重前,從前…」。

留言


bottom of page